塑料袋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並不長,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,在我小的時候,我媽媽是如何對待塑料袋的。 上個世紀70年代,塑料袋在中國開始多起來。那個時候,獲得塑料袋的渠道與今天也差不多,大多都通過購物。但是,那時候還沒有超市,普通商場裡用塑料袋也不算普遍。因此,那時候,我媽媽每次得到塑料袋,用完之後,都要洗一洗,晾乾,以便下次再用。上個世紀70年代還有幾件大事,中美建交,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。那時候,我曾經聽大人說,剛剛來到中國的美國人和日本人,看到中國人收集塑料袋再利用的現象,感慨地說:中國人的環保意識真強。 其實,那個時候來到中國的美國或日本人,在看待中國人與塑料袋的問題上,只看到現象,沒有看到本質。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國人,面對塑料袋,並非是所謂現代“環保意識”,而僅僅只是一種傳統:節約。而且,這麼做的人,並非我媽媽一個人,很多中國人都這麼做。 此後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,中國人的這種節約傳統,已經被商業化和工業化毀滅殆盡。一次性商品鋪天蓋地,塑料袋隨手可得,隨手亂扔。但是,我媽媽依然保持著收集塑料袋的習慣。於是,我們家里便出現了一種現象,塑料袋越來越多,多到令人忍無可忍的地步。我不得不央求她老人家:多扔掉一些塑料袋吧!家裡快成垃圾堆了。 去年春節前後,媽媽到北京住了兩個月的時間。在這兩個月裡,她所收集的塑料袋,讓我用了快一年,還沒用完。當然,我媽媽並不是揀拾塑料袋,而是每次買東西回家後,塑料袋都不扔掉,洗一洗,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,準備留給我作垃圾袋用。 據統計,全北京目前每年大約消耗100億隻塑料袋。按北京1000萬人口粗算,每人每年平均消耗1000只塑料袋。我媽媽在北京2個月的時間,收集的塑料袋大約有150只。媽媽走後,如果我每2天扔一袋垃圾,一年大概可以用完。但是,還有新出現的塑料袋呢? 我媽媽是著名的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畢業,全英語上課,喜歡聽歌劇和交響樂,不喜歡民歌。但是,她年輕時所受的這種西方化教育,並沒有改變她節約的習慣,因為我外婆是一個小腳女人,很傳統。然而,到了我這一輩,面對塑料袋問題,即便我依然接受媽媽的節約習慣,商業化和工業化的絕對擴張,也開始改變我對塑料袋的態度。面對鋪天蓋地的塑料袋,不扔又能怎麼辦?節約的傳統,在現代化的某些錯誤方式面前,奄奄一息,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生存的空間。 2007年最後一天,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《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》,明確規定,從2008年6月1日開始,全國所有的超市、商場、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,禁止免費贈送塑料購物袋。有專家估計,僅這一項規定,有望使中國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50%-90%(另一種說法是2/3)。毫無疑問,國務院辦公廳的這項規定是真正意義上的“環保意識”。它的作用,某種程度上可以說,就是讓很多中國人,重新拾起快被遺忘的節約傳統。 估計從6月1日以後,我媽媽收集塑料袋的光榮傳統,又有了充分的理由。不同的是,新規定出現後,媽媽的這種習慣,可能不再會像以前那樣,把家裡變成塑料袋的海洋。 一個小小的塑料袋問題,讓我們看到幾個結論。 第一,以消耗帶動經濟增長的方式並不絕對正確,而要適可而止。面對塑料袋問題,即便減少消耗導致部分塑料袋生產企業倒閉關門,也應當毫不猶豫地執行。面對全世界抵制塑料袋的浪潮,美國塑料行業機構的領袖人物,早就開始找各種理由為塑料袋辯護。對此,全世界人民都應該拒絕這種純商業的聲音。 第二,西方社會已經開始意識到浪費型經濟和過度消費型經濟的危害,我們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,應該避免他們曾經走過的錯誤道路。 第三,除了塑料袋之外,一次性商品也應該得到強有力的限制。商品的過度包裝也該被嚴格限制。 第四,除了易消耗的小商品外,大宗商品也應該朝延長使用壽命的方向發展。例如汽車,不應該按照西方的設計標準,讓汽車的使用壽命只有8年左右,而應該延長到20年以上。從技術上說,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是完全能夠做到的,只不過汽車生產廠商為了多消耗,多創造利潤而不願這麼做。 第五,汽車、手機、電視等很多商品,靠不斷推出新款式,號召升級換代,以推動經濟效益的商業模式,也應該受到適當的限制。 第六,類似節約之類的中國傳統,我們不應該簡單地拋棄。等到問題嚴重,發現節約傳統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,再重新拾回來。其實當初就不該拋棄的 開公司, 公司成立,新公司成立,香港公司成立 ,Company Formation, bvi, 新公司,註冊公司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de3l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