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它不與百花鬥艷;夏天它不與樹木爭茂,秋天它不與楓葉搶彩;冬天它不與梅花比香。世間也許只有這一種植物四季如一------竹。

竹因為挺拔而被認為是堅硬不屈的英雄好漢的化身,也因為它的亭亭玉立被稱作是花季的少女。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,松、竹、梅被譽為“歲寒三友”,而梅、蘭、竹、菊被稱為“四君子”,竹子均並列其中,可見竹子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重要地位。這是因為其稈挺拔秀麗、葉瀟灑多姿、形千奇百態;它四季常青,姿態優美,均具韻味,情趣盎然。四季長青的外表同樣被人認為是青春永恆的象徵,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、崇敬。

竹,四季青翠,嚴寒不凋,它的構成並不復雜,不外乎竹竿、竹節、竹枝、竹葉組成。但是它的枝竿交錯,竹葉互相交疊,參差不齊。類似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,無論是詩詞書法繪畫甚至於他的思想主見都是那麼看似簡單明了,實質捉摸不透,耐人尋味。或許就因這,竹被千古讚賞的同時,作為同樣擁有竹精神的蘇軾也被人們視為文學偶像敬仰至今。當人們有閒情逸致漫步於青青翠竹之下時,一種無限舒適和遐意便會油然而生,難怪蘇東坡說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。因此,公園裡,村寨旁,一叢叢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,又能陶冶和昇華人的高尚情操。

詩人東坡,以竹為友,為好友,為知友。他說:“今日南風來,吹亂庭前竹。低昂中音會,甲刃紛相觸。蕭然風雪意,可折不可辱。風霽竹已回,猗猗散青玉。故山今何有,秋雨荒籬菊。此君知健否,歸掃南軒綠;”他詩中有竹,畫中有竹,在古老的石碑上,刻下了他對竹深情厚意。如果東坡魂兮歸來,他定會為竹林綠蔭放歌長嘯。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詠竹的佳句,他們寫竹的姿態,寫竹的性情,借竹以舒懷,用竹以詠志。竹在詩詞歌賦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風采。

在所有的花木中,蘇東坡最喜歡竹。竹清新、飄逸、恬淡、高雅。它不喧鬧、不顯擺,總是以挺拔的身姿,濃濃的綠色和堅韌向上的精神給人以鼓舞和啟迪。綠是竹的本色,挺拔向上,寧折不彎是竹的氣節。它沒有柳樹依依隨風的妖嬈,也沒有桃花那濃豔的嫵媚,更沒有曇花一現的風騷及一瞬的精彩。竹,以其鮮明的個性,頑強的生命力和獨有的纖纖君子之風贏得許多人的賞識與偏愛。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甚至說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。這位以自創“東坡肉”聞名的美食大家,在吃肉還是觀竹的選擇上,毫不含糊地選擇了比肉廉價得多的筍。所以導致在文人雅士的眼裡,“食肉為俗,觀竹乃雅”。

竹是中國文學的重要題材,從《詩經》時代開始,歷代皆有詠竹賦竹的詩文佳作,創作了難以計數的文學作品,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竹文學,在中國文學中獨樹一幟,異彩繽紛。竹是工藝美術品的重要材料,數千年來,中國先人們用竹子編輯和雕刻各種賞心悅目的工藝美術作品,豐富了竹文化的內涵。竹還是工藝美術中表現題材,寄寓著福、祿、壽、喜、財、發、順、吉等吉祥內容的圖案,數千年來一直在民間裝飾美術中流行,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工藝品的創作中。

竹是製作樂器的重要材料,是中國音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質載體。中國傳統的吹奏樂器和彈撥樂器基本上是用竹製造的。竹子對中國音律的起源產生了重要影響,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,自周朝以後歷代使用定音律。晉代就有以“絲竹”為音樂的名稱,有“絲不如竹”之說,唐代演奏樂器的藝人稱為“竹人”。

如果我們真心喜歡竹,用不著那樣各種各樣的精神品質的教條和高尚風雅氣節的附庸。喜歡就是喜歡,不將會有任何理由,因為這是種靈魂的感染……

相信,這大千世界,你無論喜歡什麼,其中肯定有你獨特的道理。只不過一時半會兒說不清罷了,難道有人敢保證蘇東坡能用他的作品說明他喜歡竹的理由嗎?因為歸根結底欣賞喜歡是彼此擁有共同之處,時時刻刻相互感化著……竹即是值得伴隨我們一生的知音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de3l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